在實際生產中我們碰到很多PVC發泡制品客戶,產品出現大泡孔或者重量降不下來,問了各種專家朋友,得到了令他們比較相信的答案:這是發泡劑加少了,沒有發起來,得多加發泡劑啊,這樣自然發起來了。結果情況是更糟,于是他們一起商議了另一種辦法,增加發泡調節劑用量,結果有所好轉,直到增加的調節劑的量足以不出現任何問題。

PVC發泡板上的干過多年的技術員都清楚這個問題的調整方向,然而沒有做過的其他制品客戶則比較茫然的相信了上面的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方法,而且理直氣壯。我們講發泡劑的添加是為了得到低密度制品,沒錯,但物極必反我們該懂。

在PVC制品中使用最多的就是黃色發泡劑AC,當制品中添加AC后,受熱分解,產生大量的熱,制品膨脹,熔體強度降低,直到包不住AC發泡劑分解產生的小氣泡,數目多的小氣泡就會融合變成大氣泡,密度降低受到阻礙。為此我們必須添加發泡調節劑進行補強,來增大熔體強度,使氣泡均勻分布,來降低密度。

說到這里有的人就說了,那不還是 第一段講的那個意思嘛。非也,這里我們引入一個概念,比表面積,是指單位質量物料所具有的總面積。分外表面積、內表面積兩類。同樣體積的物質,比表面積越大,密度越低,質量越輕。

當一定量的AC和發泡調劑劑添加后,形成數不清的大小均勻的小氣泡,泡孔細密均一,這時候的比表面積最大。當AC的量超過發泡調節劑的增強的熔體強度范圍后,小氣泡將會串泡,很多個小氣泡形成一個大氣泡,這時候比表面積就會下降,密度自然大了,如果切開斷面甚至出現泡孔,更甚者中間與兩面分層。

那么出現泡孔等這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調整呢?我想,細心讀過上面文字的已經有了答案,首先增加發泡調節劑或者降低發泡劑的量,動者其一,以方便查找原因,成本考慮當然后者是上策,就是降低發泡劑AC的用量,如果效果出現好轉,繼續降低即可正常。因此第一段的增加發泡劑用量當然是不對的。
另外,在生產過程中為了得到性能更優越的產品,還是建議添加白色吸熱型發泡劑,抵消AC分解過程中釋放的多余熱量。
實際生產中出現泡孔的原因往往還要多,有工藝的原因成分,我們配合好的工藝加上配方的調整,很快就能做出發泡均勻、質量輕、力學性能好的制品啦。具體問題還需要具體分析。
遇到此類問題的親們,歡迎及時跟我們進行交流,可以進本公眾號論壇發帖求助、問專家,也可以在公眾號給我們回復,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相信會盡快解決您的問題。
因為我們專業,所以我們優秀!